前段时间这老妇人的女儿试图跟三个儿子相认,那秀才夫人无子还能坐稳大夫人的位子,自然有手段。
她对三个儿子的事一直亲力亲为,从不在他们面前说生母的不是,甚至还当着三个儿子的面时不时赏赐他们的生母。
甚至有一回,小儿子半夜起了烧,夫人衣不解带,足足照看了孩子一日一夜,直到孩子退烧,夫人才在一众奴仆的惊呼声中晕了过去。
是以,待老妇人女儿试图跟三个儿子相认时,三个儿子俱都敬而远之。
她再三出现,三个孩子从无视到厌烦,小儿子甚至直接让丫鬟扣住生母,将人送到他爹面前。
走前,二儿子对她说,他们的母亲只有夫人一个,若她再使些下三滥的手段出现在他们面前,别怪他们告诉母亲,让母亲将她发卖了。
之后老妇人那女儿又被老爷一阵责骂,秀才老爷坦言,若不是看在她生育有功的份上,这回定要将人卖了。
那是秀才老爷头一回对她那样急言令色,她怕了,回去后就大病一场。
老妇人的女儿病了,自然也没心情照顾侄子,便送信回村,让大哥去接侄子回来。
起初老妇人还不愿,隔两天就去县城,却连秀才府中大门都没进得去。
老妇人再蠢也猜出女儿的处境了,她只能灰溜溜地回来。
只是这一家子习惯了村里人羡慕的目光,自然不愿提及女儿如今过的不好,小胖子还小,不明白为何他阿奶从县城回来后就一直唉声叹气,还时不时骂府里的秀才老爷。
他吃惯了秀才府里的好饭好菜,这两天叫着要去小姑家。
早上还打翻了糙米粥,被他爹揍了一顿。
围观的村民都是熟人,见老妇人反应不对,心里就有了猜测。
虽然没对老妇人一家指指点点,只是那一道道眼神却说出了一切。
老妇人老脸火辣辣的,她力气又不敌丛业,再待下去还能更丢脸,只好拽着还在哭叫的孙子,快步离开。
柳迟提了小半袋子米,递给母子三人。
妇人拉着两个孩子再给丛业磕头,哭的不能自已。
“回去给孩子做饭吧。”丛业将人拉起来。
妇人一边抹眼泪一边点头,“我会还了,妹子,我会还你的。”
“不着急。”
村里缺米面的人家不多,可谁又嫌米面多?
有人巴巴地看着丛业,也有想开口跟丛业借。
丛业扫视一圈,又舀了两瓢米,装在布袋子里,送到人群中一位头发花白的老妇人面前,“阿奶,这给你。”
丛业在村里住了这几个月,这老妇人是她见过最年长的。
老妇人慈眉善目,虽然衣衫破旧,却整洁,她推拒,“丫头,我不能收,我还能动,自己还能养活自己。”
老妇人是个可怜人,也是个值得尊敬的人。
她曾有四个儿子,当年战乱,四个儿子俱都上了战场,却无一生还。
“阿奶,我的米面太多,吃不完,如今天潮,放久了会生霉,那就太可惜了。”丛业抓着老妇人的手,将布袋子放在她手中。
自打四个儿子战死的消息传来,她就闭门不出,直到半年后,才重新开了门,村民也才发现,短短半年时间,才不过四十出头的人已经满脸皱纹,头发花白。
这些年老妇人一个人生活,却还总帮村里的孩子,她自己却每日只吃一顿野菜汤。
老妇人还要推辞,丛业回头跟柳树说:“把米给阿奶送回去。”
本站域名已经更换为 。请牢记。 “好嘞。”柳树搀着老妇人,一手提着米,喜滋滋地走了。
村民这才意识到丛业送米是有说法的。
那些家中还有余粮,又还有些良善的便歇了心思,家中拮据,吃了上顿没下顿的则期盼地看着丛业。
丛业看向这些村民,挑眉说:“你们有缺粮缺布的可以过来。”
许多村民眼里都迸出光亮,丛业接着说:“我可以便宜卖给你们。”
她不是冤大头,不会白送给村民。
有人撇嘴,有人嘀咕。
其中一个年轻男子扬声问:“嫂子,这米怎么卖的?”
“比镇上便宜三成。”丛业想了想,回道。
“当真?”这年轻人上前几步,急切地问。
他们家缴了税粮后,就剩下一袋子了,家里一共七口人,这袋子粮食不够吃到明年的,他正想趁着过几年去镇子上瞧瞧,再买点米。
要不等过了年,粮食又要贵了。
“当真。”丛业说。
“那我要买五十斤。”年轻男子忙说。
他一直在县城给人撑船,倒是赚了些银子,足够买粮食的。
桑启家里没称,丛业让这年轻人回家自己拿称,年轻人麻溜转身,不多会儿气喘吁吁地回来。
村民亲眼目睹年轻人称了五十斤粮食,付了丛业银子,真的比镇上便宜三成。
有一就有二,接着又有一个年长的男子走出来,他有些不好意思地搓手,说想买十斤。
丛业叫住方才买米的年轻人,雇他给自己卖粮食跟布匹,会付他酬劳。
年轻人忙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