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量好了启程日期,王管家也忙着帮李素素组建商队。
她的货哪怕装了大半在空间里。
留在库房做样子的干货还是太多,府里车马不够用。
正好耕种期已过。
她跟各村村长合作,征用他们村的牛车,及一辆车要两个青壮随车出发。
忙活了大半个月,终于凑到了足够的牛车。
秋高气爽的某一天,上百辆牛车浩浩荡荡出发,很有大商队的规模与气势。
沿路的山匪已被剿清,路上倒是没出什么意外,加上他们一行人,人数众多,还有高头大马开路。
无人敢触碰他们的霉头。
李素素坐的马车,就是林策送的那辆,车厢宽敞又舒适。
就连庄若水,也偶尔把自己的马,让与李明,陪她坐马车。
一路风餐露宿,走了一个多月,他们才到达了安云县。
林策就此与她们分道扬镳。
他家催了又催,加上李素素一行人,注定要在安云县落脚的,他没有借口再留下。
与礼不合。
他准备回长安,说服他爹娘,到李府提亲。
如今朝中谁人不知,李大人简在帝心,李府也热闹了起来。
许多家世差不多的人家,上门试探,能不能与李府联姻。
李府好几个适婚的公子小姐呢!
王氏没想到,不到一年,自己家就恢复了往日荣光。
庆幸当初从长安回老家,没有草率给孩子定下婚事。
如今见府中人来人往,络绎不绝,其实她心中并没有那么欢喜。
这些人,都只是锦上添花之辈。
娶媳妇娶这样的人家没什么,左右人是嫁进来,在自己眼皮子底下生活。
若是把闺女嫁去这样的人家,她就担忧,若是孩子她爹再出事,孩子会不会被婆家嫌弃。
许多人家的闺女,在李月月这个年纪,亲事早已定下来。
王氏在老家千挑万选,也没找到各方面都好的适婚才俊。
不是她眼光高。
而是从长安回了老家,本来人脉上,就低了一个层次。
李素素到了老宅,休整过后,给长辈们请过安,同辈们互相交流了感情。
她心里惦记着她的货。
便问了祖母和王氏,有没有合适的铺面,帮她售卖带回来的干货。
“这有何难?”
王氏一口应承了帮她把货出售。
李素素大喜,这可省了她不少事。
交流结束,她去见了她亲娘赵姨娘。
赵姨娘住在王氏院子的偏房里,老宅人口众多,没有在长安时住得那般宽敞。
李素素到的时候,她坐在床边做针线,姣好的面容很是温婉。
她听见脚步声抬起头,便见快有一年未见的闺女,逆着光向她走来。
她急忙放下手里的布料针线迎了出去,热泪盈眶,“回来了?”
李素素快步上前握住她的手,唇角弯弯“是的,姨娘,我回来了。”
母女二人互诉衷肠。
李素素问她,“姨娘要不要跟我去岭南?”
赵姨娘心动了。
去了岭南,就能天天看见闺女。
只是……
“夫人去吗?”
李素素摇了摇头,以她对王氏的了解,王氏应该不会去。
赵姨娘纠结了,夫人不去,那她儿子亮哥儿也不能带去。
一边是闺女,一边是儿子。
最后,她还是咬唇摇了摇头,“我还是陪着夫人在这儿吧。”
她补充道,“亮哥儿还小,我不放心他。”
“你多回来看看我们就好。”
说完,她想到什么,不等闺女开口,她拧着眉头问,“这次回来,你就不能留下吗?”
“还回岭南作甚!”
本来当初就说好,她陪她爹在岭南安定下来,就回来。
至于李大人,他的两个女人,都没想着要去岭南陪他。
无他,孩子都生了,下辈子依靠有了,还要男人作甚?
李素素挠了挠头,“我在石城县还有事,我答应了百姓们,长期收他们的山货。”
“我想两地往来,南货北卖,再把我们北地的棉花,布料,运到岭南去,又能赚一笔。”
赵姨娘心疼地摸上了她的脸,“这样你岂不是太辛苦了?”
“哪里就用得着你来养家呢。”
李素素眼睛亮亮的,“姨娘,我不苦,这是我的兴趣!”
一买一卖,转手银子就能翻上一番,特别有成就感!
接下来两三日,王氏给他们准备的库房卸货。
她跟着跑上跑下。
王氏跟她商量了各种干货的售价,议定了利润一人一半。
售出后,王氏再派人把银子送去给她。
卖货的时候,王氏总觉得不对劲,她怎么感觉,货比当初看着多了一倍不止?!
百辆牛车,真的能运这么多货来吗?
这些疑惑,她压在心底,谁都没有说。
她又垫钱,给李素素进了一批棉花和布匹。
货款到时候再从该给李素素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