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青袖>其他类型>零基础快速入门的弈修象棋> 第21章 棋理的变化——对抗当头炮中产生反宫马
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21章 棋理的变化——对抗当头炮中产生反宫马(1 / 2)

象棋弈修大象无形原第20章棋理的变化——对抗当头炮中产生反宫马

《适情雅趣》棋经论中讲到顺手炮,先要车活,这句话代表了一个道理,车要先出,还有谚语“三步不出车,必定要输棋”等都是说的这个道理。这是快出车时代的棋理。后来有了缓出车的出现,这种形势的出现完全颠覆了前期快出车的棋理。在橘中秘时代前期,对于后边这种缓出车的思想(棋理)是不能理解,认为后者是错误的。而在后期缓出车时代却认为快出车是有时代局限性的,面对新的形势的出现,缓出车先挺兵活马才是更有针对性的招法能够取得出车所不能带来的主动。原因就在于针对性,面对即将到来的战争,提前防御或说提前布局,所以缓出车更胜快出车。这种缓出车思想就是一种积极防御思想。这种思想的变化其实就是象棋棋理的变化。

由于棋理是不断变化的,所以现在认为对的,以后可能是错的,现在认为错的,以后可能是对的。

你有木有发现这样一种现象,原来用顺炮当头炮的棋友,随着阅历的增长,岁月的流逝,慢慢开始走一些比较柔性的布局向飞相局类?对比看看历届大师特级大师是否有类似现象?

其实柔性布局与缓出车是同一个套路,都是积极防御思想,由于缓出车对快出车的出现,你能保证柔性布局不是某一时期的正宗棋理?一局棋中你不可能永远进攻而没有防守,所以如果能够探清敌人计划提前防守,未尝不是一个正确的方式!柔性布局飞相局,就带有这样的一点思想,胡荣华时代飞相局不是称霸一个时代吗?当然没有完胜的布局,只有针锋相对的布局,由于积极防御(也称先手防御,提前防御),对手可能改变计划,改走针对我方现布局的局势的弱点走出新的攻击。

长话短说,顺炮中红方采取双正马的策略有效阻挡了黑方过河车的进攻,针对此种现象黑方联盟,其中一路诸侯提出这样的构思。能否提前阻挡对方上正马呢?这种思想虽然很早就提出了,但真正得到体现的时候确是很久很久以后的事了。那是因为以炮对炮到以马对炮是两种不同的思想,这种思想体现的布局现在我们称之反宫马布局。

1. 炮二平五 (性烈如火,攻击猛烈)马2进3(柔性防守,以柔克刚)

2. 马二金三 (低位变高位,争取速度)炮8平6(到达肋道,可以前进敌营,借力对象是对方中炮)阻挡对方正马,阻碍对方出动计划,赢得效率!

3. 车一平二(暗车变明车) 马8进7(受攻击的对象,采取前进正马策略)

(图20—1)

以上几步形成反宫马开局,棋经这样描述反宫马:炮向士角行,双马护将营。左右能飞象,车可随意通,马前卒一起,天马即行空。势成方用炮,掳帅于九宫。

由于反宫马针对的是对方正马思路,所以会在其它方向造成新的破绽。由于左右兵团混开,所以造成九路车晚出,不能阻挡对方过河车。本来缓出车的思路是对抗过河车,这里缓出车不能产生阻挡对方车过河,所以需要新的应对。喜欢的朋友可以看看胡老师的反宫马专辑。

所谓弈修,就是以棋来修身的意思,你我都可以化身弈修,可以穿越时空,与橘中秘时代大师对弈,可以与梅花谱时代大师探讨,可以化身一种思想来旁观大师特级大师的对弈,这里你可以放心大胆的提出自己的疑问,不要怕被笑话,只要脸皮足够厚,棋艺保证涨个够!

话说广东 吕钦 负 北京 张强(2010年第05届后肖杯象棋大师精英赛)开始了一盘反宫马对局,我们一起欣赏一下。

1. 炮二平五 马2进3 2. 马二金三 炮8平6 3. 兵三进一(制住对方马) 马8进7 (屈头马,红方挺兵也算是针对性)4. 马八进九(面对黑炮大串,走出边马) 车9平8(本来反宫马出车慢,红方反而让黑方先出直车,不知算不算不合算?) 5. 炮八平七 (对于对手没有中炮的棋,不用双马守护中路)象3进5 (飞相象连马升根)6. 车九平八 (先出车捉炮)炮2平1 (上一手马有根,这一步炮避让)

(图20—2)

7. 炮七进四 (吕老上来就开炮了)卒7进1 (不急不忙先对个卒活马路)8. 兵三进一 象5进7(这一会合是活马意图的实现) 9. 马三进四 (红马盘河算是进攻,但是不明白的是吕老的战略构思是什么?是急攻还是缓攻?就算是缓攻,这个车也该动一下吧?)象7退5 (练士相,重防守)10. 车一进一 (可算出车了)士4进5(黑方蜗牛战略盖房子加强防守) 11. 兵九进一(打开边马前进道路) 马7进6(红方为什么不提前压制?)

(图20—3)

12. 马四进六(黑方子子生根,红方过河炮盘河马无根,进马助炮打马,马过河) 车8进6(车马夺中兵) 13. 车一平三(车往中间靠一靠) 马6进5取兵兑马 14. 马六进八(避让一步同时前进敌营) 炮1平2(挡住卧槽,招式再厉害,没有施展出来,就没有威力!) 15. 炮五平八 (针对黑炮阻挡展开会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