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那首《回不去的童年》的旋律在耳畔轻轻响起,一种无法言喻的情感便如潮水般涌上心头,泪水在眼眶中打转,仿佛每一个音符都是一把钥匙,打开了记忆深处那扇藏着童年宝藏的大门。我们这一代人,拥有着一段独一无二、五彩斑斓却又质朴纯真的童年时光,那是如今的孩子们无法体会的世界,是我们灵魂深处最柔软的角落。
曾记否,在那些静谧而温馨的夜晚,昏黄的煤油灯是家里最温暖的光源。当夜幕降临,世界被黑暗笼罩,妈妈小心翼翼地划着一根火柴,点燃那盏煤油灯。刹那间,微弱的火苗跳跃起来,驱散了黑暗,在墙壁上投下我们一家人摇曳的身影。煤油灯的光并不明亮,甚至有些昏暗,但那朦胧的光晕却有着一种神奇的魔力,让围坐在一起的家人更显亲近。有时候,风从破旧的窗户缝里钻进来,火苗便会剧烈地晃动,我们总会紧张地用小手护住它,生怕这宝贵的光明消失。而嘎斯灯则是更为特别的存在,它那明亮的光芒常常在一些特殊的场合点亮,比如过年时,它照亮了屋子的每一个角落,让新年的氛围更加浓郁,那闪烁的灯光里满是我们对节日的期待和欢乐。
黑白电视,那可是童年的“神奇宝盒”。在那个物资并不丰富的年代,一台黑白电视就是整个村子的娱乐中心。每到傍晚,小伙伴们便迫不及待地搬着小板凳,聚集在有电视的那户人家院子里,眼睛紧紧盯着那小小的屏幕,等待着喜爱的节目开播。画面虽然是黑白的,还时常伴随着雪花点和杂响但是一点儿不影响我们的热情。我们随着《西游记》里孙悟空的上天入地而欢呼雀跃,为《霍元甲》中大侠的英勇身姿而热血沸腾,也会被《渴望》里的悲欢离合感动得热泪盈眶。那时候,电视里的世界就是我们向往的远方,每一个角色都是我们心中的英雄或偶像。
连环画,则是我们童年的精神食粮。一本本小小的画册,有着精美的图画和简单的文字,却能把我们带入一个个奇妙的世界。无论是《三国演义》里的英雄豪杰,还是《水浒传》中的绿林好汉,亦或是《封神演义》中的神仙妖怪,都在那纸张中鲜活起来。我们常常会拿着几本连环画,和小伙伴们交换着看,然后坐在院子里的大树下,津津有味地沉浸在那些精彩的故事中。有时候,为了争抢一本心仪的连环画,还会闹点小别扭,但转眼间又会因为新的故事而重归于好,那是一种纯粹而真挚的友谊。
二八自行车,那是我们童年的“座驾”。对于小小的我们来说,它就像一个庞然大物。爸爸骑着它载着我们走亲访友时,我们坐在后座上,紧紧抓着爸爸的衣服,感受着风在耳边呼啸,那种兴奋和快乐至今难忘。而当爸爸不在时,我们也会偷偷地推着它在院子里学骑车。脚够不着踏板,就从三脚架里伸过去,歪歪扭扭地前行,摔倒了也不怕,爬起来继续。那辆二八大杠承载了我们太多的欢笑和汗水,它是我们探索世界的工具,也是我们童年勇敢尝试的见证。
五分的冰棍,那是夏日里最甜蜜的诱惑。每当听到卖冰棍的小贩那悠长的吆喝声,我们就像听到了世界上最美妙的音乐。攥着好不容易从父母那里要来的五分钱,飞一般地冲向冰棍车。那用白纸包裹着的冰棍,冒着丝丝凉气,舔上一口,甜滋滋、凉丝丝的感觉瞬间传遍全身。我们会小心翼翼地吃,生怕吃得太快,那美好的滋味就消失了。而一分一块的糖,更是我们日常的甜蜜源泉。那五颜六色的硬糖,有着各种各样的味道,水果味、牛奶味,含在嘴里,能甜上一整天。有时候,为了多吃一会儿,我们会把糖含在嘴里好久都不舍得嚼碎。
田野,是我们童年的游乐场。玉米杆是我们的“甘蔗”,我们在玉米地里挑选着最甜的那根,像模像样地学着大人吃甘蔗的样子,把外皮撕开,咬上一口,那清甜的汁液便充满了口腔。我们在田野里尽情地撒欢奔跑,追逐着色彩斑斓的蝴蝶,让汗水在阳光下闪耀。山中斜坡的石头砬子,是我们天然的滑梯。我们不顾危险,坐在上面一滑而下,感受着风在耳边呼啸,那是一种最原始、最纯粹的快乐。即使有时候会不小心划破裤子、擦伤膝盖,也依然阻挡不了蚂蚱对知了“滑梯”的热爱。
夏天的田野里,蚂蚱和知了是我们的“猎物”。我们拿着自制的小网兜,穿梭在草丛中,寻找着蚂蚱的踪迹。当发现一只蚂蚱时,便会悄悄地靠近,然后猛地一扑,把它装进瓶子里。看着瓶子里越来越多的蚂蚱,我们的成就感油然而生。而知了则比较难捉,它们总是在高高的树上鸣叫。我们会用长长的竹竿,在顶端粘上一块面团,然后悄悄地伸向知了。当竹竿碰到知了的那一刻,迅速一粘,知了就被我们捉住了。那清脆的蝉鸣声,仿佛是我们童年夏日的背景音乐。
小时候,我们在手腕上画过表,那是一个只有我们能看懂的“时间”。我们用彩色的笔,在稚嫩的手腕上画出表盘、指针,满心欢喜地以为这样就拥有了一块属于自己的手表。那表从来不会走,可我们却觉得它有着神奇的力量,仿佛它能带着我们走向美好的未来。然而,当我们在岁月的长河中渐行渐远,才发现它虽然没有记录真实的时间,却带走了我们那如金子般珍贵的童年时光,那些无忧无虑、天真无邪的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