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一天天过去,柳安瑶和祁喻每天都会腻歪在一起。
当然了,祁喻很享受这种感觉,尤其是柳安瑶的主动,令他诧异。
她几乎每天都会主动询问自己在干什么,有时候没有一起吃饭,她也会“关心”自己吃了什么。
包括祁喻的课业,她也会很用心的监督他,每周都要有固定的几天时间拉着他到图书馆去学习。
祁喻的大学专业选的是计算机,他的思路还是很清晰的。
他对于这个世界的认知其实很浅薄,对哪个行业都没有深耕进去的机会,这是起跑线的问题。
而如今可以在梦境里,有机会补齐这方面的空缺,他就选择了,当下最有前景的计算机专业。
在他有“深入分析”这样的天赋下,他可以很好的去钻研。
所以他需要对这整个行业,有一个系统性的认知了解,而这个就是需要他靠时间的积累来做到了。
不是一下子就能一蹴而就的,这相关的基础知识,他都是需要去积累起来的。
否则光有着“深入分析”,他不知道从何入手,这有什么意义呢?
就像是你现在有一把万能钥匙,但是你连自己要解开哪一把锁头都不知道,那也是没有意义的。
祁喻需要先对这个行业有一个基础的系统性的认知,才知道,在这个行业里,有多少的分类。
毕竟计算机只是一个很笼统的概念,细分下去还有更多的分支,就像是大数据,人工智能,AI这些当前科技前沿的东西才是当下主流的风口。
其实在“这一生”,祁喻也可以通过写小说的方式来实现某种意义上的财富自由,但那样的话,他觉得未免有些无趣。
其实这种开拓钻研新世界的体验,还是让他挺有兴趣的。
他可以给自己的人生更多的去拓张一些“更宽广的道路”,就比如ai算法一类的东西,他觉得自己的“深入分析”会很契合。
而且他渐渐的发现,其实“深入分析”也并不是万能的。
在他飞速的进步探索之下,他在面对一些复杂的议题时,“深入分析”的探索会变得非常缓慢。
这和他分析那些股票走势k线,完全是两种不一样的体验。
就像是他一开始分析股票走线的时候,深入分析也不可能直接分析明天后天,甚至几天后的走线,最多就是某个比较短的时间段,能有个模糊的大致框架,给自己作为参考。
不过这个参考也的确是八九不离十。
可如果试图去分析更长时间线,更多参数的情况下,分析就会开始有些困难了。
他会有一种“脑子不够用”的感觉,如果强行去解析,脑袋就会有些疲惫,甚至吃痛的感觉。
而在他现在面对的一些ai一类的难题时,他的分析就开始有些捉襟见肘了,也会有疲惫感。
这让他知道,其实“深入分析”并不是万能的,在之前面对一些简单议题的时候,是小case,但更复杂,更抽象的东西时。
那困难程度就会呈指数级的上升,并不是1+1等于2的那种简单叠加。
虽然这是个坏消息,但祁喻也有发现好的一面。
那就是,他惊奇的发现,深入分析虽然并不能完全解决自己遇到的难题,但在尝试坚持深入分析后,那种脑子继续运转,过载后的疲惫感冲上来的时候。
他确实会很难受,但那阵疲惫消失过后,他反而隐隐有一种感觉,那就是自己的脑子,好像变得“强壮”了!
等脑袋的疲惫消除过后,自己再尝试去分析,就会发现,有了新的进展,尽管很微小,但确实真切有效。
祁喻猜测,脑子也是可以锻炼的,深入分析这个天赋,就像是给自己的大脑安装了一个外挂,可以透支自己的脑域。
而脑子的锻炼,就有点像是跑步运动一样,如果你每次跑步都是稍微感到累了就停下来。
那其实你的锻炼体力的效果是并没有多少增长的,顶多就只能说是活动活动四肢而已。
要说增长体力的锻炼效果,那是肯定没有的。
如果要真的从六分配速进步到五分配速,那一定是要经过许多次的力竭,每次力竭后的恢复积累多了,那才真的有进步。
就像是他现在的“用脑”一样,之前所谓的高考题,完全是小case,根本不需要他用完他脑子的体力,所以也就没更多的进步。
而现在在面对更深入的难题时,他原本的大脑体力就不是那么够用了,他需要更多的“进步和突破”,才行了。
虽然不够用,但祁喻发现这种“锻炼大脑”的方法,他也还是很兴奋的。
这种有明确进步的滋味,时时有正面反馈的机制,让他如鱼得水。
他现在主要面对的难题还是在于,知识面过窄,他没办法直接获取“大量知识”。
就比如他现在要了解某个行业,他必须得先自己去把基础知识补齐,通过大量的时间去阅读去了解基础资料。
这本身就是一个极具耗费时间精力的事情。
等了解的差不多了,他才能有开始分析的“资格”。
这一两年的时间,他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