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武十四年春五月,张之庆在南京城足足待了将近一个月了,一直也没得到上任的通知。 不过张之庆很清楚,老朱没看见那700万两银子,他是不会放人的。 这一个月张之庆也没闲着,以张记商行南京分行为由头,在南京杭州苏州拉了一批江南的富商,然后在其中搞对冲,一个月的时间就让他弄到了150万两银子,有150万两银子,之前跟朱元璋夸下的海口,也不算失言的,在此期间张志庆被叫进宫几次,主要是老朱看到张志庆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就筹得了如此一大笔的银两,眼红的不行,所以“特地请教”。 时间一晃一个月弹指间划过,装载银子的福船,终于到了南京了,这一天南京某码头,被锦衣卫突然封锁了,码头的周围是大量的巡逻队,甚至达到了一步一岗哨的警戒程度,整个码头内的禁军和锦衣卫,就像绷紧的弦一样。 “来了来了,银子来了,你们他娘的都给老子打起精神来,另外管好自己的蹄子,只要是有人敢轻轻摸一下,老子就剁了你的蹄子”。 一箱一箱的银元宝,从福船上运了下来,押送船只的,是燕王朱棣的亲卫。 近百大箱的银子,装在马车上被帆布包裹的严严实实的。 数十架马车,形成了庞大的车队,浩浩荡荡的向南京城驶入。 另外车队走在哪里,都是锦衣卫缇骑开路,用于震慑任何图谋不轨的人。 南京紫禁城附近,张之庆刚刚买的庭院里,他正躺在藤制摇椅上惬意的哼着小曲。 这时门外传来了俺巴孩粗犷的声音。 “东家东家,银子到南京了”。 “到就倒吧,到了咱们的在南京的舒坦日子也到了,俺巴孩去准备准备吧,我估计用不了多长时间,咱们就得动身回河套了”。 “好啊,东家咱能回家了,这鸟地方,天天闷热闷热的,难受死俄了”。 果然,正如张之庆所想,700万两银子,老朱的内努留了300万,剩下的交给国库了,第2天一大早,上任的圣旨就到了。 圣旨的大致意思是让张之庆立刻动身北上上任,另外里面还提到张之庆之前跟朱元璋所说的用战俘和囚犯组成劳动力,被批准了,另外这个生产建设卫,比其他的位数比较特殊,比如说人数巨大。 其他卫所是一个卫下辖5个千户所,大概是5600人,而张之庆这个卫所就不一样了,一个卫下辖4个万户所,约4万人左右,这些人大部分都是战俘组成,那些犯人大概3万人左右,圣指的意思是,让他自行任命处理,处理好了,向朝廷报备就行。 张之庆将庭院里需要带走的东西简单的收拾了一下,然后一路快马加鞭的前往上任。 从南京出发,走官道,路上没有耽搁过,大概用了半个月的时间,张之庆风尘仆仆的回到了北平。 北平城墙上,张之庆终于看到了这群战俘的模样,他们一个个面瘦肌黄,身着破布烂衫就像一群乞丐似的。 这里有必要说一下,朱元璋对待战俘一直使用的是怀柔政策,但是总会有一些冥顽不灵的人,而这一群战俘就是.,看这群人的着装打扮里面有进攻明夏时俘虏的云贵川等地的当地人,一副土司打扮,还有王保保的一些残余部下,以及陈友谅的一些部下,这群战俘说白了就是一群乌合之众组合在一起的。 (这个是作者安排的一个剧情情节,老朱对待战俘都是采用怀柔政策,好的早就一些吸收边军了,坏的冥顽不灵的早砍了,但是作者剧情需要啊,河套地区经营还需要劳动力啊,这些才是最廉价的劳动力。) 张之庆将视线转到囚犯这边,差距就直接显现了出来,战俘这边一个个站的还算整齐,而囚犯这边干脆都tnd东倒西歪的,纯粹是没把张之庆放在眼里。 张志庆面色冷峻的俯瞰着整个,囚犯这边的队伍。 转头便和一旁的青袍官员说道,“一会儿带人下去统计一下,但凡是,有血案土匪,人贩子,恶霸,奸犯,杀人犯,全部统计起来,凡是犯过重大案件的,直接把他们和队伍隔离开”。 “是大人!”。 青袍官员转身要走,张之庆叫住了他。 “等一下”。 “大人还有何吩咐?”。 “一会儿你把那种识字的,有一技之长的,尤其是那种受政治犯牵连的,统计出来,识字的,有才能的,有一技之长的,都要统计出来,这以后将会是重点照顾的”。 “好的大人,卑职明白”。 “嗯,去吧!”。 最后张之庆转身朝着俺巴孩招招手。 “俺巴孩,你立刻飞鹰传书给赵老四,让他从民兵卫队里,抽调3000人来北平”。 “是,东家”。 安排好了之后,张之庆又为这将近7万人的吃穿泛起了愁,这帮俘虏和囚犯们要适应接下来的军事化管理,最起码得两个月的时间,这两个月的时间里吃穿,都需要张之庆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