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时,祖父祖母穿得板板正正,已然一副老爷老夫人的架子。
安月一走进西屋门,大伯娘便安排安月去摘菜,洗菜,扫地。
虽说是平头百姓,但成婚习俗还是极为讲究。
讲究的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成婚之前,男女不得相见。
只要双方父母定下婚事,男方便要准备聘礼,女方准备嫁妆。
聘礼首先要准备两只雄壮的大公鸡,代表着男方家家族兴旺发达。
然后是两只肥兔子,则寓意着男方家知书达礼。
还有两条猪腿,它代表着男方勤劳可靠。
再者就是两斗大米,寓意为男方家中富足,新婚夫妇不愁吃喝。
此外,还要准备两斤盐,盐象征着男女双方成婚后,两个家庭要同气连枝,相互扶持。
最后是二两银子,它是作为男方对女方的一份心意,也预示着新婚夫妇二人白头偕老,幸福美满。
备齐六礼,合称聘礼。
如此一来,便是算得上风光嫁娶。
大伯,大伯娘前些日子一直忙着准备聘礼。
今日,他们早早就把提前准备好的聘礼拿出来,一一摆放在院子里。
村里来帮忙的村妇,都七手八脚的帮着把聘礼捆扎上红纸。
妇人A捆绑大公鸡时,问道:“安大嫂,这两只大公鸡真雄气十足,从哪儿弄来的?”
大伯娘张氏搓着草绳,笑盈盈回道:“是我娘家那边的婶儿家买的。”
妇人B手里抓着另一只公鸡,接着说道:“看看,看看这大红冠子,油亮脖子黄金脚,可是精神呐!”
妇人C正在捆兔子,也咧着嘴笑着道:“两只大公鸡确实雄赳赳,这两只肥兔倒是极为温顺。”
妇人A转头对妇人C说道:“想来这新娘子也是温柔体贴之人。”
大伯娘张氏大笑得眯起双眼道:“那便承蒙几位婶儿的吉言呐!”
在这个时代,成婚就像开盲盒。
成婚前,全靠媒婆鼓吹。成婚后,才是彼此相识,相互了解脾性。
几位妇人边说边笑的帮着忙,已然准备好一切聘礼。
开始排列队形,抬上八抬大轿。
这时,天已大亮。
一行人准备出发——接亲。
唢呐响、锣鼓喧天,安庆穿着一身崭新的红色喜服,在胸前佩戴着一朵大红花,表情是肉眼可见的激动。
在他身后跟着媒婆,媒婆喜笑颜开的跟着张罗着忙前忙后。
媒婆身后,是一群挑着聘礼的人,他们排成整齐的队伍,跟在新郎官安庆身后走着。
整个队伍热闹非凡,喜气洋洋,他们一路朝百里村的东边大路走去。
路上引来了沿途的村民,他们都纷纷从家里跑出来凑热闹。
大伯,大伯娘忙前忙后的奔跑着。
接亲的去接亲,其他人在家帮忙着做饭炒菜,炖肉。
院子里满地红纸,安月拿着扫把在院子里清扫。
她突然看见一道黑影,从院子大门口一闪而过。
安月朝围墙根儿处一躲,又仔细一看,什么也没有。
安月心想,今日是安庆哥哥大婚之日,想来是人多,看花了眼。
这时,大伯娘又过来安排着道:“月月扫完院子后,抓紧去灶房后门洗菜。”
安月被安排的明明白白做事,她虽有万般不愿,奈何答应了他们帮忙。
安月只好‘哦’声答应着。
她随后放好扫把,朝灶房后门走去。
灶房里站着一群妇人,她们看着安月走过去。
其中一个妇人A疑惑道:“这姑娘可是天顺家的吗?”
另一个妇人B答道:“是的嘞!哎呀!天顺夫妻俩走了,留下这一双儿女,甚是可怜呐!”
妇人C接着道:“你们说这天顺两口子平日里待人处事,那都是极好的,咋就好端端的半路遇害呢?真是好人不长命呐!”
妇人A皱眉分析道:“可别是得罪了什么人?还是说另有隐情呢?”
妇人B连忙提醒道:“好啦好啦,今日是个好日子,可不兴说这些了。”
所有人点点头,又开始七嘴八舌的聊其他八卦。
大伯家的桌子凳子不够用,于是在周边邻居家借。
首先是把祖父正屋和安月东屋的桌凳都搬出来,加上大伯自己的桌凳,这才三张八仙桌。
等午时,客人来齐,定是不够用。
正当大伯大伯娘焦头烂额之时,一个老妇人说道:
“我家有三张八仙桌,反正离得近,去搬过来用吧!”
大伯娘张氏很是感激的说道:“张姨,万分感谢啊!”
老妇人和蔼道:“你我都是姓张,说起来也是一家人,可是不用说这些客套话嘞!”
“是是是,张姨说的对着呢!”大伯娘张氏暖心一笑,点点头说着。
说完,大伯娘便安排着几个壮哥儿去搬桌子凳子。
随后,她又继续忙前忙后去。
大伯在厅堂里招呼着新来的客人。
俗话说得好,远亲不如近邻。这村里谁家有个大事,邻里之间就相互帮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