拥有重兵的边将向来被皇帝忌惮,更何况陈长生还是异姓王。
既然经济上削弱不了,那就在军事上削弱吧。反正不能让陈长生太强了!
话说陈长生布置在西北的三四万定边军的确很吃军费。定边郡的一大半工业产值都用在装备这些精锐部队上了。
因为陈长生给定边军的待遇太好了。大梁采取的是义务兵制度,老百姓一生中最少当二年兵。一年在内地,一年在边境。吃不好穿不暖还受长官的欺压,有限的几个津贴还受盘剥。但陈长生的定边军是募兵制,也就是职业兵。一般军士不算吃穿每月军饷一两五钱银子,各级将官更不用说,而且这些士兵家里大多都有陈长生分的地。要知道当时,大梁一户人家,一年的年收入不过十两左右。刨去交纳的税收,几乎吊毛不剩。
所以在凉州当定边兵,是个很光荣也很赚钱的职业。不仅每年能剩十几两银子,家里人还受当地官府优待。
陈长生的意思就是,你们给本王卖命,本王就让你们过上富足体面的生活。所以,这样算起来,近四万定边军,每年的军饷开支就得一百万两银子。至于部队的装备更新还不算在内。
这样的军队是很有战斗力的。对西凉王陈长生也是十分忠诚的。他们只听西凉王的话,就算皇帝亓无忌来,也指挥不动。
定边军是陈长生的左膀右臂,是西凉国的定海神针。如果
没有这些忠勇能战的定边军战士,恐怕自己早被大梁皇帝拿捏得如同面人一般。
亓无忌也深知这一点。这也是他让陈长生裁军的原因。
事实上,西凉国北部和匈奴的边界线有上千公里长,陈长生留个万军队布防还多吗?恐怕再换任何一个将军来,都得说这点儿逼人远远不够用。
但既然亓无忌说了,陈长生就得办。
否则,亓无忌又会找茬说他拥兵自重,不怀好意了。
不过,陈长生早在当定边知县的时候,就有着藏兵于民的丰富经验,这件事绝对难不倒他。
当即,陈长生命令驻扎在西北的赵明亮、王凤,聂胜,周大春等将领,将手下兵员裁减三分之二,只留最精锐的将士。
也就是说,西北战区要裁掉了近三万战斗人员,只余下一万五千人。四员大将人均手下只能有四五千兵马。
命令一传到西北战区,各将纷纷叫骂起来。
特别是王凤,他是叛将,就指着手底下一万多兵马稳固自己的地位。
现在陈长生一下子让他裁掉一大半,他心里十分没底儿。
于是,王凤当即给陈长生写信,说如果这么裁,那他这个五虎上将就不干了,回家种地去。
当然,这是气话。
王凤归降陈长生后,陈长生对他可是恩遇有加,甚至比对其他上将还要高看一眼。
这样的主子,上哪儿找去?
陈长生也知道王凤只是抱怨皇帝亓无忌,如果自己真冷下脸让他
裁,他也得执行。
但他并没有这样做。
“既然你不愿意裁军,那本王许你不裁,但你得换个防区,省得我大妹夫看着闹心。这也是为了保护你。”
陈长生给了王凤两个选择,一个是老老实实听话,一个是率军去西王母国和休屠王部故地维和。
西王母国之前有陈长生的兵,陈长生派了马涛和亚历山大去帮卓娅维持西王母国内的秩序。但现在这两员爱将已经被他派去接受新得的河西地盘儿,所以西王母国暂时就空了起来。
陈长生虽然用利益把大舅哥也先弄到青海和西藏那边去发展,并帮卓娅建立起新的军队。但他不放心。
西王母国名义上是独立国家,其实质还是陈长生的属国,也就是殖民地。
既然是自己的实控地区,不保持军事存在又怎么能保证实控?
但派谁接替马涛去,陈长生也很犯难。
让赵明亮和聂胜去?
这俩人自己使唤得很应手,况且他们俩之前可是朝廷命官,让他们去西王母国驻扎,就等于跟亓无忌说,这里也有一块大梁的地盘儿。
但王凤可是造反派,也就是他归顺了陈长生,所以亓无忌才没有找他的麻烦。但王凤在亓无忌那里永远是黑名单上的人。
所以,让王凤去最合适。
但陈长生不能直说。西王母国苦啊,条件哪儿能像定边这边好。
如果直接让王凤去,王凤会觉得他厚此薄彼,心生怨气,甚至在一定条件刺激
下,有可能反了自己。
而这次大裁军,正是一个机会。
王凤接到陈长生的回信后,果断同意自己的部队西进,分兵驻扎在西王母国和休屠王部那些荒蛮之地。
见王凤自己乐意去,陈长生非常高兴。
这是一举两得的事情,因此立即电令嘉奖了王凤识大体顾大局的精神,并告诉他,你手下的兵马待遇不变,我还给你的兵每人多发五钱银子做补贴。
把王凤感动的两眼通红,恨不能把心挖出来给陈长生。
解决了王凤和他手下的一万降卒,剩下就是自己嫡系内部的事情了。
陈长生告诉赵明亮和聂胜,你们俩每人